目前分類:広島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話說在吃之前

在台灣大阪燒與廣島燒並不稀奇,不過其實在日本這是道平價美食,到台灣來卻變成上餐廳才吃得到,算起來兩邊的價錢幾乎是相當的,就是人家的所得是我們的兩三倍,而且日本的料用得比較實在,說來在日本吃划算些,不過台灣就連夜市都有在賣,不怎麼好吃就是。

話說其實在日文裡並沒有大阪燒或廣島燒這些名詞,正確的說法應該是お好み焼き,直接意譯就是把喜歡的材料拿來煎,或翻成日式煎餅,簡單說是麵粉調出麵糊,再加進材料用鐵板煎,只不過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做法跟材料,日本主要的兩大流派一支是關西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風お好み焼き,一支則是廣島的廣島風お好み焼き。

在台灣相對較普遍的關西風お好み焼き也就是我們給人家亂翻的大阪燒,是把麵糊跟材料混在一起煎,煎出來的成品是厚厚的一塊像餅一樣的東西,因為比較好操作,店裡常會讓客人動手DIY,家庭裡也常在開派對,媽媽懶得煮或清冰箱時做這道料理,放進麵糊裡的材料可說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這也算是我的拿手菜,畢竟我住大阪。

而廣島風的お好み焼き起源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是在物資缺乏下的發明,所以一開始裡面是沒有肉類跟海鮮類的,不同於關西風お好み焼き把麵糊跟材料混在一起,廣島風お好み焼き的麵糊只煎成一張薄薄的餅皮,然後上面堆上基本的蔬菜,肉,蛋跟麵類,或其他升級版的材料,由於是一層一層堆起來煎的,翻的時候很需要技術,要不然就會四處飛散,所以基本上沒有讓客人動手體驗的習慣。

お好み焼き就這樣在廣島迅速地流傳開來,目前境內隨處都能看到店家,仔細一瞧,店名叫什麼什麼ちゃん的不少,ちゃん在日文是暱稱,像我們中文的小什麼或阿什麼的,這是因為戰爭時死去很多壯丁,所以戰後許多遺孀為了家計紛紛開起小吃店,簡單地以自己的名字做為店名,就像我們台灣的阿霞麵店之類的感覺,而這種親切的店名經過數十年的光陰仍被保存了下來。

文章標籤

frost1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在吃之前

我一直覺得廣島是個玩起來很划算的地方,有兩個世界遺產,秋冬有牡蠣,到處都有好吃的廣島風お好み焼き,離開時再買一盒もみじまんじゅう,多好。

もみじまんじゅう是廣島縣宮島的名產,身為日本三景之一又有世界遺產巖島神社,宮島同時是秋天賞楓的名所,據說もみじまんじゅう也是由此發想而被創造出來的和菓子,在日本全國的土產裡,もみじまんじゅう的知名度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到宮島去會發現巖島神社前參道上的店家幾乎三間裡一間就是もみじまんじゅう店,大部分店家現在在廣島市內都有分店,甚至在JR車站內的土產專區就可以一網打盡。

我第一次到廣島時有去宮島,買了兩個もみじまんじゅう當點心吃就愛上了這種甜食,第二次匆匆在廣島市內轉了一圈,上車前又買了兩個進化版的もみじまんじゅう,如同記憶中好吃,然後第三次去廣島時,因為是那趟旅程的倒數第二站,發狠買了三家名店十六個不同口味的もみじまんじゅう,花了我快兩千日圓,也因此都可以整理出一篇文章了。

藤い屋

這間藤い屋的本店在宮島,店面很大很漂亮,基本口味有五種,分別是こしあん(紅豆泥)、つぶあん(有顆粒的紅豆泥)、抹茶あん、カスタードクリーム(卡士達奶油)、チョコレート(巧克力),一顆都是80日圓,有不同數量的盒裝,當然也有綜合裝的。

文章標籤

frost10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